綜觀神山公園的Summit Trail,先將步道與服務設施的環境背景做個簡要的說明; Summit Trail這條路線並沒有崩塌地形,路基穩固,冬季無雪,峰頂高原更為堅硬的花崗岩盤;但因位處熱帶,午後陣雨雨量相當大,尤其在雨季為最,可想地表逕流沖刷的力量也相當強大,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位於森林區域內沿線的步道,除了部分潮濕易積水路段以木桿施做鋪面外,大步分為因應陡坡而設置階梯,一定距離內一定設有步道排水設施,以利驟雨時排水。由與森林內立地環境條件許可,步道扶手、階梯等設施全數使用材質堅硬的原木,雖然亦有年腐朽的情形,但是由於Summit Trail維護頻度相當高,工法簡單,因此容易施做、修繕,整體而言,恰恰保留了適度的自然與維護的便利性。 

步道沿線牌示主要分為里程牌、路線指示牌及路線解說牌3類,其中路線解說牌每1公里 設置一座,里程牌則於每個0.5公里 處設置一座,路線指示牌為遇有叉路時設置;由登山口至山莊,步道沿線設有7做休憩亭,平均不到1公里 即設置一座,每一休憩亭並設有廁所及水源供應設備,而每一座休憩亭皆放置一組竹製擔架供緊急使用。

步道沿線直昇機起降場共有4處,但除Laban Rata之外,其餘的起降場離步道稍有一段距離。此外,雖然由登山口至山莊僅有約6公里 的路程,但在約4公里 處,另外設置的一間Layang-Layang Staff Quarters,雖然僅供工作人員及駐點使用,但也具有急難服務的功能。而在山莊到登頂之間的路段,尤其是過了最後檢查哨以後,登山路徑進入峰頂花崗岩區,登山路徑則以白色粗繩鋪設指示,並固定於花崗岩上,以作為攀登輔助、夜間登頂與天候不佳(起霧)時的路線指示。

Laban Rata的住宿與餐飲設施,因為有電力與通訊線路的輸送而一應俱全,相對的物資需求與環境維護也必須以充足的服務人力作為基礎,以神山Summit Trail而言,平均一天遊客150人次的嚮導約30人(負責帶廢棄物下山),山莊餐飲、住宿服務人員約有6人,其他還有山莊水電基本功能維護人力、沿途運送物資的背工、環境清潔、檢查哨駐點人員等等,人力充足才能提供基本完善的服務。

一般談到登山步道電纜線的架設,總是會以神山Summit Trail為例,神山的電纜線其實並沒有刻意避免破壞景觀,加上纜線(電纜線與電話線、水管、污水管)之間有時必須保持相當距離,所以常常會遇到像扶手似的架高纜線,沿著步道一側架設,遊客甚至必須跨越纜線才成到達廁所,或是架空纜線穿越步道上方。除了電纜線,污水管的鋪設,也往往橫跨步道,好在Summit Trail完全沒有崩塌地形,亦不用抗凍處理,環境條件算是相當穩定,且維護頻度頗高;神山的電纜線雖然在景觀上的處理不是最好的方式,但至少都在遊客與政府可以接受的範圍內。

仔細觀察Summit Trail,其實並非是一條非常「細緻」的路線,他用最簡單的方式提供了基本卻完善的服務,並以高度的維護與人力服務來維持遊憩的品質,善用了當地的優勢資源,讓神山成為馬來西亞國際級重要資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r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